顯示具有 network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network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9月 22, 2007

Google Maps for Mobile 真的這麼做了

今天啟動我的 PocketPC 上的 Minimo,並且偶然間開啟了一段時間沒開啟的 Google Mobile Search 網頁,看到了一個有趣的連結叫作『Download Google Maps』,本來覺得很奇怪,Google Maps 為了保護地圖資料版權,是不允許『下載並在本地端儲存』地圖資訊的,結果下載來看以後,原來是 Google Maps 的專屬 mobile 版本的 client 程式。

Google 這個 Maps client 其實可以應該可以視為簡化版的 Google Maps 專用瀏覽器。以下畫面引自 Google Mobile Maps 的網頁



不過實際在我的 PocketPC 上運作時,該 client 可能是從我的 Region Setting 中得知我設定為 Chinese (Taiwan),因此顯示的是台灣北部的中文地圖。

在 Google Maps 推出以後,相信不少人有動過拿 Google Maps 來當作 GPS 的地圖資料的腦筋。不過 Google 其實相當保護 Google Maps,因此要成功並不容易。然而,有趣的是,瀏覽 Google Mobile Maps 網頁時,可以看到一個連結叫作『GPS and Google Maps』:




沒想到 Google 自己幹了,把 GPS 和 Google Maps 結合了起來。由於我沒有 GPS 接受器,無法試驗 Google Mobile GPS and Google Maps 的效果如何,但由網頁上的圖看起來,似乎基本的定位功能算是堪用了。網頁上雖然暗示也有導行的功能,不過從圖上看不太出來。

使用 Google Maps 等等之類線上即時地圖服務來當 GPS 地圖資料的好處是地圖資料的正確性比較高,不過缺點是必須要隨時有網路連線,這主要是礙於各家地圖服務為了保護地圖資料,都不允許使用者在本地端進行地圖資料的快取和暫存,這間接限制了這類服務與 GPS 結合的可行性,同時也增加了使用這類服務來結合 GPS 時的操作成本。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五, 9月 21, 2007

用 PocketPuTTY 上 BBS

之前本來以為 PocketPuTTY 不支援中文顯示的,雖然在裝了新版的 CE-Star 之後,在字型選單中會多出一個 UniSun 字型,不過看名稱也知道這個字型是 Unicode 編碼的。然而,在看了一些網路上的文章後,似乎找到了解決辦法。

由於大部分的 BBS 都仍然使用 Big5 編碼,加上 PocketPuTTY 目前不直接支援 Big5,在終端機編碼選單中沒有 Big5 的選項,因此單獨使用 PocketPuTTY 並加上 UniSun 這個 unicode 字型,並沒有辦法顯示 Big5 環境下的中文,因為 PocketPuTTY 不會做即時 Big5 和 Unicode 轉碼。不過,在編碼選單中,有一個叫作 "Use font encoding" 的選項,可以讓 PocketPuTTY 直接略過編碼轉換,直接用字型本身的編碼來處理。所以解決方法也不難,就是找到支援 Big5 的字型就好。

因此,腦筋就動到我的機器上的細明體啦!在 Windows 的 Fonts 目錄中找到細明體的檔案 mingliu.ttc,設法傳到我的 Axim x51v 上以後,把字型檔放到 device\Windows\Fonts 裏面去,然後啟動 PocketPuTTY,就會發現字型選單中多了 MingLiU 以及 PMingLiU,這兩個分別是細明體和新細明體。因此要連上 BBS 的話,就是在 Session->Specify you connection 那邊選 Telnet 並輸入 BBS 的網址,然後在 Window->Font settings 中選擇 MingLiU,並把 Window->Character set translation 選用 Use font encoding,然後點 Open,應該就可以看到 BBS 的登入畫面了。

PocketPuTTY 目前還不是很好用,雖然基本功能有了,且在 Windows Mobile 5 上也可以運作了,但因為缺乏橫向捲軸功能,導致一般 80 行的畫面會被切成兩列,導致畫面破碎。不過至少是個合法開放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二, 9月 11, 2007

MSN Messenger 的傳送網址病毒蔓延到 Skpye?

今天早上,在電腦畫面上,發現了昨天半夜我在台灣的朋友的 skype 帳號,送來了一段訊息和一個網址:

網址其實本身就蠻可疑的了,"fakme.org"? 不過我還是試著用 firefox 開啟那個網頁。沒想到 firefox 的下載管理員自動開啟,問我要不要下載一個 "dsc027.scr" 的檔案。這一看就知道,和前一陣子非常盛行的 MSN Messenger 上的自動傳送病毒程式 URL 的木馬程式是同一個手法。

為了檢查是否真的是病毒,使用 wget 把檔案抓一分下來:

$ wget http://www.fakme.org/erotic-gallerys/usr5d8c/dsc027.jpg
--15:16:48-- http://www.fakme.org/erotic-gallerys/usr5d8c/dsc027.jpg
=> `dsc027.jpg'
正在查找主機 www.fakme.org... 84.32.130.83
正在連接 www.fakme.org|84.32.130.83|:80... 連上了。
已送出 HTTP 要求,正在等候回應... 302 Found
位置:http://given-up.kdcentrs.net/contribacija/dsc027.scr [跟隨連結]
--15:16:49-- http://given-up.kdcentrs.net/contribacija/dsc027.scr
=> `dsc027.scr'
正在查找主機 given-up.kdcentrs.net... 80.81.53.20
正在連接 given-up.kdcentrs.net|80.81.53.20|:80... 連上了。
已送出 HTTP 要求,正在等候回應... 200 OK
長度: 188,416 (184K) [text/plain]

100%[====================================>] 188,416 69.80K/s

15:16:52 (69.63 KB/s) -- 已儲存 ‘dsc027.scr’ [188416/188416])


然後用 Ubuntu 上的 clamscan 掃瞄:

$ clamscan dsc027.scr
dsc027.scr: OK

----------- SCAN SUMMARY -----------
Known viruses: 151997
Engine version: 0.90.2
Scanned directories: 0
Scanned files: 1
Infected files: 0
Data scanned: 0.18 MB
Time: 320.724 sec (5 m 20 s)

出乎意料的,clamav 的病毒資料庫裏面沒有包含這一個病毒的資料,所以 clamscan 顯示檔案沒問題。至於 clamscan 掃瞄一個檔案竟然花了 5 分多鐘,這是個到目前為止我都還沒找到確實原因的問題。不過那是題外話了。

然而,使用 Google 以 skype 和 dsc027.scr 當關鍵字搜尋一下,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資料。其中在 skype forum 上的這篇文章,有解釋怎樣移除:



Windows 上各式各樣的病毒一大堆,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過很多時候中毒或者中木馬,往往是使用者的不小心所導致的,並不完全可以怪罪於作業系統本身。良好的使用習慣,以及隨時提高警覺,才是避免中毒和被入侵的最基本手段。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五, 11月 17, 2006

在學校的 MacOSX 上使用 VNC 控制家中的電腦

今 天到圖書館拿列印的文件,但是很該死的是又有一份文件被印到不見,所以就去圖書館的電腦區找機器來用一下。很不巧,所有的暈倒機都被佔用了,剩兩台 MacOSX 的機器沒人用。對我來說,MacOSX 雖然不常用,但也不至於沒辦法用,而且我主要是想要連上家裡的電腦查一篇文張的網址。本來想說 VNC viewer 應該各平台上都有,即使不是 TightVNC 也還好,最差可以用 Java VNC viewer。沒想到實際上開始找 VNC viewer 到找到並可以用,還是花了一些時間和傷了點腦筋。

首先,TightVNC 並沒有官方的 MacOSX 版,不過這個問題主要出在 TightVNC 的 Server。MacOSX 上,其實有非官方的 TightVNC, 不過必須要有 root 權限才能安裝。TightVNC 的 FAQ 中建議使用 Java viewer 即可。不過很不幸的,我使用的這台 Mac 上,似乎是因為 J2RE 版本的問題,導致 TightVNC 的 vncviewer.jar 執行之後無法正確完成使用者認證以及畫面傳輸。所以只好詢問 Google 看看有沒有不錯的 Mac 版的 VNC viewer。結果讓我找到了 Chicken of the VNC 這個 MacOS 的 VNC viewer 計畫。

Chicken of the VNC 的圖示是一隻可愛的雞在罐頭裡。Double click 之後,要選擇要連線的 server。基於安全性的理由,我當然是使用 ssh 的 port forwarding 功能來轉接,因此選 New Server 之後,填入 localhost 到 Host 欄位,Display 選 0,然後輸入密碼。結果....竟然無法連線?看了一下訊息,似乎是 MacOSX 自己的遠端桌面支援也是在 port 5900 的樣子,不然就是我之前測試 OSXvnc 時造成的結果。由於 MacOSX 我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熟悉,所以一時間也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不過山不轉路轉,既然 localhost:5900 不行,那就真的沒救了嗎?

其實問題沒有那麼嚴重,有 ssh 在手上,還會有什麼大問題呢?既然 5900 不行,那改轉接 5950 到遠端機器的 5900 不就好了嗎?那 VNC viewer 該怎麼設定呢?VNC 的 port 的算法,如果是使用 VNC viewer 的話,其實是以 TCP port 5900 為基底,5900 + Display 就是實際連線時使用的 port 了。因此 5950 代表必須使用 Display = 50 即可。

繞了一大圈,總算可以連上家裡的電腦。為了怕忘記,加上這邊嚴重缺水,所以就來記錄一下吧!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五, 9月 15, 2006

Firefox 的 Performancing

Drivel 目前對我來說算是不堪用,改用 Firefox 的 Performancing Extension 看看。如果搞得好,這個應該會比用 Drivel 好,因為跨平台,我切換到 Win32 上時,不需要再去找替代軟體來用。

希望這次可以成功。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三, 9月 13, 2006

好久沒寫 Blog 了。裝了 Drivel,就來測試看看吧!

最近實在是又忙又煩。短短的就好。

Drivel 看來似乎無法設定文章的標題。嗯...
繼續閱讀全文

星期五, 3月 03, 2006

惡搞學校的列印服務

學校有提供 PostScript 的列印服務,基本上沒有 quota 限制,只是只能印黑白雙面,而且每天通常只有三次送件的時間,要自己去領件。


學校的這個服務其實對我來說相當有用,尤其是這學期一大堆文件需要印出來參考,自己印的話,quota 一下就爆掉了,而且學校的印表機不能讓你印雙面的,所以有點浪費紙。要使用這個服務,有至少三種送印的方式:
其中直接透過 samba 的方式是最直接了,不需要自己做檔案轉換,但是缺點是目前來說學校似乎沒有意願把網路列印分享的權限擴展至所有校內 IP。Web 列印介面基本上也不錯,雖然要自己先轉檔,不過這對我來說並不難。比較討厭的是 Web 列印介面在某次改版之後,不知道是哪邊的問題,導致使用非 IE 的 browser 在檔案上傳之後,都會回應類似『此頁面有需要大量運算的 Script,可能會導致系統停止回應』之類的訊息。雖然使用 FireFox 可以中斷該 script,並且也不會影響送印的結果,但是感覺還是蠻討厭的,而且還要開個 browser 自己選半天還是不太方便。最後一種方式理論上是最不好使用的,因為一方面要把檔案轉好傳到工作站上,另一方面還要自己下指令。但是 Unix 強大的地方就在於 command line 啊!簡單的惡搞一下之後,列印就只剩下轉檔以及把檔案丟到工作站上而已了!

其實這個惡搞的想法很簡單,就只是寫一個 script 去檢查某個目錄,當該目錄下有檔案,而且是 PostScript 檔案的話,就使用 prnt 指令把檔案送印,然後不管成功失敗都會寄 mail 通知我,並把成功的檔案搬到一個目錄,失敗的檔案丟到另一個目錄去。然後就只是設定 crontab,讓該 script 每 10 分鐘跑一次即可。這樣我就只需要把檔案轉好,丟進那個特定目錄,然後等送件時間過了以後去拿就好啦!雖然因為 Solaris 上有些指令的預設行為和在 Linux 上不同,不過基本上寫這樣的 script 並不是難事,但結果卻是省掉很多後續的瑣碎手續。

結論是:會 UN*X 真好
繼續閱讀全文